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源推荐 > 正文

胆小莫入:惊悚小说《檀香刑》(檀香刑是什么样的刑法)

jasimen 2025-05-06 19:36 1 浏览

我是韩老师,我在网络和你分享读书的乐趣。


人都有这样一种癖好,越是恐惧的事,越想一探究竟。就像小时候看《聊斋志异》的《画皮》一样,当电影放到从窗户纸的小洞里看到那只恶鬼正在描画那张面目狰狞的鬼脸时,我们早已吓得捂上眼睛,哇呀乱叫,可是越是这样,还越想知道故事后面的情节到底怎么样了?这恐怕就是人的一种心理吧。

我就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读完了莫言写的小说《檀香刑》。简单来说作者就是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惊悚故事,说白了,就是把一个活人当成一个肉串儿来折磨,让这个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生生折磨。当然了这不是凭空杜撰,而是作者根据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时的一段故事而来。

曾经有一位女同事特别爱读书,听说我买了一本《檀香刑》,非要借去一看。还书的时候,她说:“你以后可千万别推荐这种书了,吓死个人了。”我好后悔。


好了,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读书的一下感受:

一、刽子手的杀气。

书中的赵甲是大清国第一刽子手,文中说他是“砍头好似刀切菜,剥皮好似剥大葱。”这个人杀人无数,充满杀气,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俺的公爹用手摸摸街上的大杨树,大杨树一个劲儿地哆嗦,哆嗦的叶子哗哗响。……”

话说这人的杀气有多重,本来屋子里有老鼠吱吱响,可是一听到他的脚步声,屋子里马上静寂无声,连猫也不敢进到屋子里去捉老鼠了。本来街上的狗子们还在汪汪直叫,可是赵甲一路过,狗子们立刻蹲在地上,缩在墙角里呜呜怪叫。

这些环境的描写,你在影视里是无法看到的,即使看到狂风起树叶落的画面,丝毫也不觉得害怕。唯独这书中的描写让人恐惧,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才能感受出来这个人重重的杀气。这人可能面目狰狞,也可能慈眉善目,但他的杀气一定是气场十足。

二、杀人诛心的刑具——阎王闩。

话说咸丰皇帝有一把心爱的七星鸟枪,是俄罗斯女沙皇敬献的,可是被一个大胆的小太监叫小虫子的偷出去卖了。咸丰皇帝震怒,为了杀一儆百,于是让刽子手对他进行重重的惩罚。行刑的人是谁呢?是赵甲的恩师叫作余姥姥的,一个更残酷的刽子手。他发明了一种刑法,名叫阎王闩,别名又叫二龙戏珠,说白了就是一个铁头套,套在犯人的脖子上,然后两边儿有皮筋儿,行刑的人拉动皮筋让铁头套里的人痛不欲生,受尽折磨。

行刑的细节莫言描写的非常细腻,也夸张至极,仿佛他就在现场一样。我只摘几句给大家分享一下:

行刑的人“一松一紧,牛皮绳子始终直直地绷着……小虫子怪叫一声,又尖又厉,胜过了万牲园里的狼嗥。我们知道皇上和娘娘们就喜欢听这声,就暗暗的一松一紧——不是杀人,是高手的乐师,在制造动听的音响。……

突然间闻到了一股扑鼻的恶臭,马上就明白了,小虫子这个杂种已经屙在裤裆里了。……这个时候,再看那些王公大臣都垂手肃立,大气儿不出。那些太监宫女们,一个个磕头如捣蒜,有几个胆小的宫女已经晕过去了。”

最恐怖的是最后这个环节,说小虫子有一对漂亮的眼睛,是那种看一眼就能勾着少女们魂儿的眼睛,到最后一定要让这两只眼睛从阎王闩的洞眼儿里缓缓地蹦出来。随着皮筋的拉紧,小虫子开始哆嗦起来,莫言的描写是这样的:

阎王闩的洞眼里缓缓地鼓凸出来。黑的,白的,还渗出一丝丝红的。越鼓越大,如鸡蛋慢慢地从母鸡腚里往外钻,钻,钻……噗嗤一声,紧接着又是噗嗤一声,小虫子的两只眼珠子,就悬挂在阎王闩上了………”

刽子手对皇帝的察言观色,以及在行刑中恰当的拿捏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下边儿就不用说了,宫女们昏倒的昏倒,尿裤子的尿裤子,宫里一团臭气,一片磕头捣蒜声……

三、最残酷的行刑——凌迟。

话说袁世凯要残害革命者钱雄飞,用的刑法是凌迟处死,一共割了几百刀。依着顺序割下人的每一个器官,或是一块肉,还不能让人死掉,这是活人啊。莫言老先生为我们展示了其过程:

当刽子手割下第51刀时,“一直咬住牙关不出声的钱雄飞,发出了一声绝望的嚎叫……钱的嚎叫声非驴非马,十分的瘆人。让在场观刑的武卫右军全体官兵受到了深刻的刺激和巨大的震动。那些马都在打着惊恐的响鼻,马嘴里的嚼铁和脖子下的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响。……”

原文写得太过惊悚,每刀取人肉的一部分,以及一些场面的烘托,凄惨壮丽,后面还有钱雄飞的惨叫,马都吓惊了,我在这里再次提醒,胆小勿入。

最后我要说,莫言的《檀香刑》的确是一部好小说,构思奇特,却很血腥,但通过独特的手法反映了修建山东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等等一些大事,以及在这些大事当中的一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小说值得一看,最后还是那句话,善意提醒,胆小勿入。



2022.6.5

相关推荐

最美宋词·忆秦娥:一啼箫声秦娥咽,再啼箫声秦娥血!

「愿品诗文三分骨|望赠好友十里香」专注古典诗词|鼓励原创文学歡迎訂閱|若喜歡本文|請與好友共饗忆秦娥,词牌名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相传李白首制此词,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对...

谈《忆秦娥 箫声咽》

谈《忆秦娥箫声咽》忆秦娥箫声咽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诗坛上有诗家三李之说,既大小李和...

一天一首古诗词9:李白《忆秦娥o箫声咽》

#历史开讲#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何记忆?题目:忆秦娥又名“秦楼月,都出自本词“秦娥梦...

古诗词赏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百代词曲之祖

世事纷扰,诗书静心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提起唐诗,人们就会想到李白,他是唐诗的顶峰,“诗...

分享一首李白的词《忆秦娥·箫声咽》

#头条创作挑战赛#抄书打卡第一百五十八天昨天,抄书打卡断更了一天。一方面是自己身体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前天我阅读了季羡林的散文《一条老狗》后,想做一个朗诵视频。在制作这个视频的时候,才感觉这个视频制...

箫诗品鉴:忆秦娥·箫声咽

古今写箫的诗词不计其数,历代文人对箫有一种独特的情怀,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比兴,来表达或喜或悲或抑或扬的心情。箫艺在箫外,在学习箫的演奏技巧同时,还应了解箫所蕴含的优秀历史积淀。让我们一同走进箫诗的世界。...

亲人去世后,为什么会有蝴蝶出现?

专注分享精彩内容,感谢各位朋友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点赞、关注和留言!祝各位读者朋友都能够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今天刷到一天新闻,小女孩的父亲去世后四七当天,一只蝴蝶落入正在熟睡女儿手掌心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人死后是否成为仙或上天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生前的善恶…

人死后能否成仙或上天堂,因文化和信仰而异。多数宗教认为取决于生前善恶、修行或信仰虔诚度,如道教强调修炼行善,基督教注重信德与救赎。不同体系对彼岸的解释各异,但普遍导向劝人向善的核心价值观。人死后能否成...

古代为什么说冷宫是太监和下人的天堂?

紫禁城的冷宫向来被视为失败者的流放地,但这座阴森院落却为另一群人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空间。在森严的宫禁制度下,冷宫意外成为底层宫人难得的喘息之所。得势妃嫔宫中的规矩如同密织的蛛网。宫女需寅时三刻起...

只有结过婚才懂不结婚才是人间天堂,网友:和错的人结婚才是地狱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我28岁那年,家里催得紧,隔壁王婶给介绍了个对象。那男的第一次来我家,拎着两箱特仑苏,...

一个注定回不了家的孩子!门内是天堂,门后是地狱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很多时候都会被大家提起。无论孩子以后是功成名就,还是一事无成,甚至是变得对社会有害,大家几乎都会感叹一句原生家庭。前几天刷到了一个视频,让人感触颇深:寒风...

拾金不昧!公园巡逻捡到黄金 保安报警联系失主

“幸亏遇到拾金不昧的保安大姐,丢掉的黄金当天就找回来了。”张先生4日庆幸地说。原来,3日上午,张先生坐在君临闽江马路对面的闽江北港公园一处亭子内休息,起身时没注意,口袋里的两条黄金掉出来了。“这两条黄...

小说:他自问稳操胜券,却没想到一切都是别人的将计就计

小姑娘的家,在村子的最外围,这点倒是颇令雨昊满意,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小姑娘,一是看她穿的破烂,二是必要时,可以用小姑娘来保护自己,毕竟在正玄大陆,不少人还心存正义之感远的不说,柳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起...

钱钟书《围城》:爱情,总是有缘无份,婚姻,需要长期经营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下的这句名言,道破了无数人对婚姻的复杂感受。而书中主角方鸿渐的爱情与婚姻经历,也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情感之路上的种种境...

钱钟书的《围城》写了啥?网友:浓缩成10句话,又毒舌又犀利

一句话让你来形容一下当下的婚姻,你觉得是什么?我会引用钱钟书围城里的一句话:“婚姻像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围城》不光是说婚姻,也说了人生中的那些“潜规则”:年轻的方鸿渐在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