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演唱的《金缕衣》是青春的颂歌〔188〕
jasimen 2025-05-06 23:40 2 浏览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语义:花儿开放了就要抓紧去采摘,不要等到花谢时才去折那个空枝,劝勉人们要珍惜少年时光,奋发图强,努力进取,及时地去收获学业、事业、或爱情的成果,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即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处:1、唐·杜牧《杜秋娘诗》;2、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金缕衣》。
参资:古诗文网《金缕衣赏析》。
二、杜秋娘演唱《金衣》产生过巨大魅力
《金缕衣》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乐府诗,它劝喻人们不要追求物质生活享受,而要珍惜少年时光,热爱生活,发扬积极的进取精神,及时地去采摘劳动果实,或提高学历、或收获爱情、或建立功业,追求事业的美满与成功,做人生的大赢家。
这首短诗,含义单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形象优美,一咏三叹,旋律轻盈,温馨脉脉,情意殷殷,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它文情并茂,富有哲理,是积极的青春颂歌,经典的劝学箴言,传统的启蒙教材。
据杜牧记载,《金缕衣》在那时,深得人心,流传广泛,从基层到上层,从诸侯到皇帝,无不喜欢它。当时,《金缕衣》的著名演唱者,是名伎杜秋娘,她是镇海诸侯李錡的小妾,因唱《金缕衣》,获得李錡的宠爱。野心家李錡,从诗中领悟到惜时的意义,便趁着自己的大好年华,抓紧时间,煮海铸山,壮大势力,欲与中央抗衡,走上绝路。这是野心所致,当归人品,与《金缕衣》无必然关系。
李錡的覆灭,让杜秋娘命运逆袭,她又成为唐宪宗的秋妃,因为皇帝也喜欢《金缕衣》。在秋妃演唱的诗中,他受到诗意的熏陶,遂发愤图强,厉兵秣马,先发制人,在藩镇力量还不够强大时,集中优势力量,铲除最不安分的分子,杀鸡给猴子看,收回藩镇们僭越的权力,重塑中央威望,从而获得了大唐帝国“小太宗”的赞誉。
宪宗去世后,穆宗敬重秋妃,请她做其子漳王李湛的傅姆。傅姆的悉心照料,《金缕衣》的潜移默化,漳王茁壮成长,贤明的漳王欲振兴皇室,铲除专权奸宦,后因失密,计划失败,漳王被废为庶民,傅姆杜秋娘也被逐,遣返故里金陵。
《唐诗三百首》编纂家蘅塘退士,以学者的睿智眼光,则又从《金缕衣》文本中,看出了单纯美好的内蕴,“即圣贤惜阴之意”,也就是莫负好时光,努力去追求人生的美满,收获自己的学业、事业、爱情成果,与人生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一个意思,完全是正能量,没有歧义,确认它是谆谆的劝学诗,毅然编入唐诗启蒙教本,并作为压卷之篇,以劝勉学子,学完唐诗300首,仅仅是起点,仍须“惜阴”,继续冲刺,收获新果实。
《金缕衣》的作者是谁,杜牧没说,后来,有人说是杜秋娘,也有人说是李錡,其实,这俩说都无根据。《全唐诗》署名无名氏,《唐诗三百首》则署名杜秋娘。现在,很多学者也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秋娘。
至于杜秋娘,杜牧在他的诗中,只说她是《金缕衣》的著名演唱者。在无法确立古诗作者时,人们往往把著名的演唱者,当成作者,也算差强人意,总比“无人氏”有地气。
三、《金缕衣》是谆谆的劝学诗〔之一〕
《金缕衣》这首乐府诗,内容单纯隽永,是劝学之诗,全诗七言四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意为,我劝你不要只顾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要珍惜美好的少年求学时。花儿开放了就要抓紧去采摘,不要等花谢时才去折那个空枝。
诗的含义直白易懂,隽永的韵味,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让人读后顿生感悟,产生急迫的进取愿望,具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全诗采用赋法,曲尽铺陈渲染之妙,句句都讲“惜阴”,每句又都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嗦,反复而有缓急,轻盈而又急迫,形成回环往复的优美旋律。
前后两联的写法,又同中有异,前联是先起兴,兴中有比;后联是譬喻,喻中也有比,反复类比,层层铺陈,回环往复,一咏三叹。
不过,在比兴时,诗人仅用本体,而对喻体未作明示,所以,读者在解读时,首先必须弄明白,以防讲不通、或产生歧义,1200年来,直至当代,弄错的人还真不少:1、“金缕衣”的喻义,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功业勋绩,而是先借代高档衣饰,再比喻物质享受;2、“花”的喻义,才是荣华富贵、功业勋绩,讲得具体一点,就是学业、事业,也包括爱情,概指人生的美满与成功、一切“像花一样美的”劳动果实,而不是与“美”无关的“及时行乐”,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会劝勉你,首先要抛弃“金缕衣”、不去追求高档物质享受了,这样一来,“折花”的喻义,也就不言自明了,该是“收获劳动成果”。
四、《金缕衣》是谆谆的劝学诗〔之二〕
讲明了《金缕衣》的写法,以及“金缕衣、花”的喻义,现在可以解说全诗了。
首联两句,沿袭乐府旧例,用呼告语,都以“劝君”开始,句式相同,摆出“金缕衣、少年时”俩意象,又以“莫惜、惜取”相反态度,形成对比,决定取舍,明示“金缕衣”尽管非常珍贵,还是“劝君莫惜”,为什么呢?因为还有更加珍贵的东西要“劝君惜取”,即是,以“金缕衣”为发端起兴,引出全诗要歌咏的对象“少年时”,这样,以物发兴,引人入胜。同时,又形成一次对比,二者选一,“劝君莫惜”眼前的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而“劝君惜取少年时”,要像圣贤一样“惜阴”。
至于为什么,诗中没说,因为道理不言自明,寸阴寸金,青春不再嘛,“少年时”太宝贵了,太美好了,谁能不“惜取”呢?这是常识,人人都懂。两次“劝君”, 一再规劝,情真意切。同时,两句并列对比,判断取舍,似分实合,形成内容虚实相生,诗情返往回复,劝诫恳切,劝勉谆谆,言者心诚,听者耳顺。
很显然,前联两句,采用比兴法,直抒胸臆,强调“惜取少年时”更重要;后联两句则用类比法,譬喻“惜阴”的意义,前后两个层次,又内容重复,同中有异,咏叹递进。
后联两句,以花开花落作比,前句讲“花开”, 说时光易逝,美好的时光转瞬即失;后句讲“无花”,说要勇于抓住时机,错过时机,只空留余恨。因此,这联两句,都说“折花应及时”,而前句正面说,后句反面说,以正反承接关系,决定取舍,也似分实合,反复强调。
在内容上,这两句是前两句的继续,仍然是“劝君”语,但是,动词“折”前都用了“堪、直须”副词,强化了语气,加快了节奏,劝勉收获胜利成果的态度,更加直率急切,更加热情温馨,从“劝君”到“代入”,增添了代入感,让人感到亲切。
同时,这联不似前联,不是正反并列关系,而是正反承接关系,同中有变,工整而不呆板;语气上,这两句“须……莫”云云,与前两句“莫……须”云云,又形成回文式的复叠之美。这一系列字与字、句与句、联与联之间的反复重叠,铺陈渲染,使全诗回环往复,缓急有序,韵律脉动,意蕴隽永,令人悦耳愉心,回肠荡气。
五、《金缕衣》是谆谆的劝学诗〔之三〕
从以上赏析可知,《金缕衣》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用“衣”起兴和用“花”譬喻,先起兴,兴中有比;后譬喻,喻中也有比,反复类比,层层铺陈,回环往复,一咏三叹,把“惜阴”道理,表达得直白而又温润,浅近而有韵味,脍炙人口,扣人心弦。
再者,《金缕衣》语言通俗优美,选词复叠精当,也增添了小诗的迷人魅力。譬如,将“惜、折、花”组成的词组,反复使用,竟然用了“莫惜、惜取,堪折、直须折、空折,花开、无花”,一共15个字,占全诗28个字的1/2强,而让人不见其繁,不嫌罗嗦,反而收到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娓娓动人,意境优美。
六、补白:给“花”自恰义,为《金缕衣》正名
《金缕衣》是一首优美的哲理诗,劝喻人们不要贪恋物质享受,而要珍惜美好的少年时光,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及时地去收获劳动成果,它是青春的颂歌、事业的颂歌、也是爱情的颂歌。热情坦诚,情意殷殷,字表字背,彻里彻外,都是“圣贤惜阴之意”。
而且,把“惜取少年时”,与“折取满枝花”联系起来,表示不虚度青春年华,就能获得人生新成就。生动形象,优美宜人。
如果《金缕衣》创作主旨,是把“花”喻为舞女美色,欢场示爱,宣扬“及时行乐”,那么这也仅仅是作者的主观意图,而演唱者又有意加以再创作,这一意图可能得到淋漓尽致地渲泄,曾经产生过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金缕衣》这首诗,作为一个实体文本,读者却可以不知、或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而依据作品实体,重新加以解读,挖掘出客观的新意义,甚至是原作者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客观存在,这是符合认识论规律的。这样的例子,也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
就说《金缕衣》吧,诗的中心词是“花”,而“花”作一个客观实体,它的本身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可诠释的空间很大。这个空间,允许在自恰的文本内,对“花” 字作出合理的新解。如果,把“花”喻为学业、事业、爱情、功绩勋业等等劳动成果,这就把“及时行乐”,改为“及时收获劳动成果”了。这样的话,不就符合“圣贤惜阴之意”,既能让《金缕衣》成为经典,又满足了读者更丰富、更美好的精神追求吗?
因此,广大读者更认同蘅塘退士的点评,以诗的文本自恰义为药品,救活《金缕衣》,成全一首经典好诗。
陈存选2023、04、30
相关推荐
- 最美宋词·忆秦娥:一啼箫声秦娥咽,再啼箫声秦娥血!
-
「愿品诗文三分骨|望赠好友十里香」专注古典诗词|鼓励原创文学歡迎訂閱|若喜歡本文|請與好友共饗忆秦娥,词牌名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相传李白首制此词,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对...
- 谈《忆秦娥 箫声咽》
-
谈《忆秦娥箫声咽》忆秦娥箫声咽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诗坛上有诗家三李之说,既大小李和...
- 一天一首古诗词9:李白《忆秦娥o箫声咽》
-
#历史开讲#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何记忆?题目:忆秦娥又名“秦楼月,都出自本词“秦娥梦...
- 古诗词赏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百代词曲之祖
-
世事纷扰,诗书静心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提起唐诗,人们就会想到李白,他是唐诗的顶峰,“诗...
- 分享一首李白的词《忆秦娥·箫声咽》
-
#头条创作挑战赛#抄书打卡第一百五十八天昨天,抄书打卡断更了一天。一方面是自己身体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前天我阅读了季羡林的散文《一条老狗》后,想做一个朗诵视频。在制作这个视频的时候,才感觉这个视频制...
- 箫诗品鉴:忆秦娥·箫声咽
-
古今写箫的诗词不计其数,历代文人对箫有一种独特的情怀,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比兴,来表达或喜或悲或抑或扬的心情。箫艺在箫外,在学习箫的演奏技巧同时,还应了解箫所蕴含的优秀历史积淀。让我们一同走进箫诗的世界。...
- 亲人去世后,为什么会有蝴蝶出现?
-
专注分享精彩内容,感谢各位朋友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点赞、关注和留言!祝各位读者朋友都能够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今天刷到一天新闻,小女孩的父亲去世后四七当天,一只蝴蝶落入正在熟睡女儿手掌心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 人死后是否成为仙或上天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生前的善恶…
-
人死后能否成仙或上天堂,因文化和信仰而异。多数宗教认为取决于生前善恶、修行或信仰虔诚度,如道教强调修炼行善,基督教注重信德与救赎。不同体系对彼岸的解释各异,但普遍导向劝人向善的核心价值观。人死后能否成...
- 古代为什么说冷宫是太监和下人的天堂?
-
紫禁城的冷宫向来被视为失败者的流放地,但这座阴森院落却为另一群人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空间。在森严的宫禁制度下,冷宫意外成为底层宫人难得的喘息之所。得势妃嫔宫中的规矩如同密织的蛛网。宫女需寅时三刻起...
- 只有结过婚才懂不结婚才是人间天堂,网友:和错的人结婚才是地狱
-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我28岁那年,家里催得紧,隔壁王婶给介绍了个对象。那男的第一次来我家,拎着两箱特仑苏,...
- 一个注定回不了家的孩子!门内是天堂,门后是地狱
-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很多时候都会被大家提起。无论孩子以后是功成名就,还是一事无成,甚至是变得对社会有害,大家几乎都会感叹一句原生家庭。前几天刷到了一个视频,让人感触颇深:寒风...
- 拾金不昧!公园巡逻捡到黄金 保安报警联系失主
-
“幸亏遇到拾金不昧的保安大姐,丢掉的黄金当天就找回来了。”张先生4日庆幸地说。原来,3日上午,张先生坐在君临闽江马路对面的闽江北港公园一处亭子内休息,起身时没注意,口袋里的两条黄金掉出来了。“这两条黄...
- 小说:他自问稳操胜券,却没想到一切都是别人的将计就计
-
小姑娘的家,在村子的最外围,这点倒是颇令雨昊满意,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小姑娘,一是看她穿的破烂,二是必要时,可以用小姑娘来保护自己,毕竟在正玄大陆,不少人还心存正义之感远的不说,柳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起...
- 钱钟书《围城》:爱情,总是有缘无份,婚姻,需要长期经营
-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下的这句名言,道破了无数人对婚姻的复杂感受。而书中主角方鸿渐的爱情与婚姻经历,也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情感之路上的种种境...
- 钱钟书的《围城》写了啥?网友:浓缩成10句话,又毒舌又犀利
-
一句话让你来形容一下当下的婚姻,你觉得是什么?我会引用钱钟书围城里的一句话:“婚姻像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围城》不光是说婚姻,也说了人生中的那些“潜规则”:年轻的方鸿渐在该努力...
- 一周热门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霸道异界 (30)
- 龙王传说许小言乳喷 (49)
- 温晴 (42)
- 火影忍者h雏田同人 (31)
- 我可是正经人 (28)
- 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师昧的结局 (47)
- 手冢国光bg (28)
- 纵横道 (35)
- 莫凌天 (31)
- 新版潘金莲 (33)
- 若晴 (29)
- 甜心女王爷 (30)
- 说谎你试试 (38)
- 新娘浓精受孕 (29)
- 主动打开腿惩罚调教 (34)
- 传闻中的三公主在线观看 (42)
- 动漫女生禁处 (28)
- 在小树林里插班花 (29)
- 不知火舞漫画全集h (62)
- 沉醉一生又何妨 (38)
- 顾城诗全编 (28)
- 关晓彤被鹿晗干出了水 (30)
- 后宫甄 (28)
- 清梦无痕txt下载 (30)
- 天生绝配 (32)